Thursday, October 07, 2010

8年讓GDP成長205% 魯拉總統如何改變巴西

即將交棒的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 在執政的8年期間締造了驚人的傳奇,讓巴西在2003~2009年間經濟成長2倍,即國內生產總值(GDP)從5,068億美元達到1.547兆美元,並且讓貧困人口減少了19%,超過2,900萬人在這8年間得以晉身中產階級。他如何改變巴西這個一度是全球貧富差距名列前茅的國家?


魯拉出生於巴西貧窮的農民家庭,僅上過5年小學,當過擦鞋匠、洗染店學徒、五金廠工人,還因工傷少了一根手指。過去的艱苦歲月讓魯拉比其他從政者更能體察社會底層勞工的疾苦,樹立了窮人代言人的形象。


2003年魯拉就任巴西第35屆總統以來,推行務實路線,大力發展經濟,投資基礎建設、鼓勵出口,使巴西經濟從困境中逐步恢復,並且透過積極創造就業機會和提高最低工資及政府補貼等方式,提升了中下階層收入。


為了消弭貧富差距,魯拉推行「零飢餓計畫」,把貧困家庭分為兩種,1是赤貧,指人均月收入低於50里爾(real)的家庭,2是貧困家庭,指人均月收入在50~100里爾的家庭,政府按人數不同向他們發放每月15~95里爾的現金補助。要領到補助金,先決條件就是必須保證讓家裏的孩子上學(6~15歲的學生到校率須在85%以上),並定期接受健康檢查。目前全巴西有1,240萬個貧困家庭享受這種政府補貼,惠及巴西全國人口的26%。


巴西每年為發放家庭補助金的財政撥款約有65億里爾,僅佔GDP的0.35%,佔巴西家庭總收入的0.69%。但這筆錢在貧困家庭收入中所佔的比重高達43.6%,對這些家庭來說無異於雪中送炭,而透過這個計畫確保貧困孩童受教育,也是讓這些家庭脫離貧窮命運的一個重要決策。


在魯拉政府「市場友好型」的外交政策下,大陸取代美國成為巴西最大的出口市場,佔其出口比重約12.5%,降低金融海嘯對巴西經濟的影響。此外,巴西在推廣綠能替代能源以及大眾運輸系統網路上也卓然有成。


在魯拉的領導下,由麻雀變鳳凰的巴西與大陸、俄羅斯、印度成為高盛投資銀行首席分析師Jim O’Neil一份重要報告的主角,成為如今琅琅上口的「金磚四國」之一,並爭取到2014年世界盃足球賽和2016年奧運會的主辦權。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