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17, 2010

賞味期限

        跟大家分享個職場笑話:某公司有個非常人性化的制度,就是讓所有員工只要在一個單位待夠18個月,就可以自由轉調到其他單位去。這也許有助於降低員工的離職率,卻讓某些比較不得民心的老闆非常頭痛,因為他們底下的員工很難待在身邊超過18個月。有個部門的三個員工和一個新同事一起去吃中飯。新同事已經感受到莫名的壓力,跟老鳥訴苦。他說,「我真不知道能否熬過這三年。」同事A說:「三年?為什麼是三年?」「老闆跟我面試的時候,問我可以待多久。我跟他說,最多三年,因為我已經在辦移民,大概三年後就會舉家搬去澳洲了。」這時,那三個老鳥異口同聲的說,「還好啦!三年夠長了。你不知道我們老闆的賞味期限只有一年半嗎?」

  捧腹大笑之餘,我不僅問自己:不知道我的賞味期限是多久?以目前我換公司的頻率看來,差不多是五年一個週期;以工作性質來看,新聞工作做了十幾年,現在這個工作才剛要滿兩年,看來還有成長空間;至於關係,很多朋友已經認識了十幾二十年,中學同學也都還有連絡,但不可否認的,也還是有來來去去的關係,沒有能夠維繫住。也許人都有緣分吧,只能珍惜那些緣分較久的,有些無法強求,有些則順其自然。

  因為在教會以及從事新聞工作,每天都會跟不少人交流。有的只是採訪時的一面之緣,卻留下深刻印象;有的是不打不相識,或是鐵磨鐵磨出刃來,反而開始看到彼此的優點,成為多年的好朋友;有的人則僅停留在事務/商務關係,感受到遙遠的距離跟高高築起的城牆

  有沒有遇到過哪些人是會讓您覺得這個人的賞味期限是很難形容,有如一瓶老酒,越陳越香的?那需要怎樣的智慧、深度、內涵、胸襟、愛心和謙虛呀!這樣的人讓人對他們自然產生好奇,吸引人想多去認識他們,學習他們,並且因被他們的愛感動而自然而然由心底生出敬意。


  您若看過「音樂人生」這部紀錄片,相信您也會對那個音樂神童的啟蒙老師音樂家羅乃新感到好奇。那樣恃才傲物的小孩,誰都不服,竟然可以尊敬她到那種地步,到底是什麼魅力?

  那些在我們生命中留下長遠影響,在多年後仍讓我們念念不忘而感恩的人,他們有些什麼特質?如果沒有這樣的人,是否是因為我們把太多事情視為理所當然,不知感激?

  我們希望自己的賞味期限是多久?即使我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是否能朝深度和寬度去努力?心胸放寬大點,眼光放遠點,往水深之處勇敢前進點。馨香之氣不刺鼻,而是寧靜幽遠。只是那樣的香味,絕對不會來自廉價而容易製造的香水。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