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年輕的朋友曾留言在部落格給我說:「很多事情很想做,但是感覺自己的能力不足沒辦法完成,總是對自己沒有信心。怕以後出了社會會忘記自己的初衷,變成每天追著日子 、追著生活跑的機器」我想這是很多大人都有的心境,就算一開始不想這樣,到後來也難免如此。因為生活無法脫離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現實問題,為五斗米折腰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但她點到一個重點:「不要忘了自己的初衷」。「初衷」何解?也許每個人的定義不同。但我覺得,對我而言,初衷是一份正直的信念、起初的愛心和熱忱,也是最真摯的情懷。無論做什麼都不能忘了自己的初衷,如果悖離了,也就是迷失的開始。
別小看這件事,人是很容易遺忘初衷的。論語裡的「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我們都會背,但如同莎士比亞四大悲劇的每個主角一樣,每個人都有他的弱點,如馬克白陷入了富貴權勢的誘惑、有的人則是稍加威嚇就完全喪盡良知,有的則是無法接受橫逆打擊,而悖離初衷。
之前吵得很厲害的校園直銷事件,反映出一個事實。這些年輕朋友們每天被灌輸社會扭曲的價值觀─認為賺錢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有沒有把書唸完不重要,反正唸書最後的目的也就是要賺錢。他們的初衷,從一開始就是「賺錢」,賺那麼多錢要幹什麼?花用啊!買車買房啊!受人(下線)尊重啊!不過,我也有朋友大學沒念完就去做直銷或工作,但多年後還是得回校園再重頭念起的。千萬要把您的「初衷」放對,否則就像你原本想開車去高雄,卻往北開,就算環島半周還是有辦法到目的地,但人生有幾個十年可以重新來過?
其他國家的青少年,也都有對於人生方向感到茫然的過程。只是成長在台灣的我們,「有幸」被保護得太周到,以致於似乎成熟的更慢些。我想對於陌生的未來,缺乏信心總是自然的。但如果你找到了你的目標和方向,那麼對於這個夢想的熱情,會驅動你克服很多的困難和阻礙,那麼信心也就會從一次又一次的嘗試和累積的經驗中生發出來。
聖經裡的希伯來書有這麼一段話:「信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Now faith is being sure of what we hope for and certain of what we do not see.)」有信念,你才能有信心,因為困難只是一個過程。為了達到最後的目標,你不會輕易被困難打倒。不想隨波逐流的人會比別人辛苦,但你會比你所說的「追著生活跑的機器」快樂很多。尤其如果你能親眼看到你的努力如何幫助到人和整個社會的改變,那樣的快樂就更難用筆墨形容了。
學商、學企管的人其實比我們這種學文學語言、學社會科學的人更有能力幫助更多的人。只是很可惜的,大多數的人都只把目標放在賺錢和自己的物質享受上。有空您不妨去找找關於「社會創業家」"social entrepreneur"的資料,也許這是一個值得探索的方向。不但可以發揮自己的所學和所長,挑戰自己的極限,更可以和志趣相同的人一起互相幫忙和努力,去成就更多人的福祉。
我想,要花多少錢去探索和經歷海外的風土民情應該不是您問題的重點,而且每個國家、每個人的條件也不一樣,所以我就不針對此問題回答了。如果您剛從學校畢業,那就趕快先累積幾年工作經驗,再去做所謂的探索不遲。「別讓自己太舒服」是我衷心的建議。信心是需要考驗的。去勇敢面對,而非逃避,相信你也會在這過程當中找到你的方向,然後,時時提醒自己,「莫忘初衷」。
幾年前詹宏志先生宣布退休的那個場合,我剛好在場。他講了一個有關「初衷」的故事,我就現學現賣,在這裡跟您分享吧。他說,他在嘉義高中唸書的時候,有兩個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們讀世界史讀到義大利開國三傑馬志尼、加里波帝和加富爾互相勉勵說,將來如果誰開始被成功沖昏了頭,或是被權力腐化了,另外兩個就要寄給他一袋豆子,提醒他,急流勇退的時候到了,不要忘記自己最起初的信念和夢想。他其中的一個朋友,就是檢察官陳瑞仁。也許不忘初衷最好的方式,就是要有這樣忠實而正直的朋友常常在旁提醒我們。這也是我努力的目標。以上的分享,與您共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