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18, 2015

提問的力量

好久沒寫部落格了。反正也沒什麼人看,不是嗎?不想浪費時間在沒有產值的事情上,因此就學巴菲特,別人花時間在部落格/推特和臉書,如果不是在工作創造產值,還是寧願把時間花在閱讀上。

有趣的是,我的aNobii書櫃好久沒更新,今天上去看的時候,發現有不認識的人寄了邀請給我,邀請我參加正確的偏執者這個group,禁不住笑了出來。I will take that as a compliment! 我承認自己是偏執者,不過這世界上很難有絕對的標準去界定誰正確,誰又是錯誤,更常看到的情況是昨是而今非,所以咱們還是謙虛一點,暗爽一下就行。

話說,上個禮拜和一個基金經理人聊天,我一直想從他口裡逼問出泡沫兩字,結果人家一直搬官方說法來堵我的口。這還真絕了,官方的說法就是真理嗎?我發覺亞洲的教育真的太缺乏哲學的思辨訓練,是從小我們就被放在只許背誦正確答案的填鴨教育所造成的惡果嗎?如果不是克卜勒去挑戰權威,恐怕我們今天考試還在填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當作正確答案哩。

這世界上從來不缺聰明人,但真正聰明的人也會犯很嚴重的錯誤,例如牛頓,雖然可以算得出地心引力,卻把繼續押在東印度公司的股票上,後果就是股票變壁紙。人最需要小心兩個說法,一個是:大家/權威都這樣說/做,所以照著做一定沒錯,另一個是:我的經驗值告訴我,這樣做一定都對。為什麼大家都這樣說這樣做,跟著做就一定對呢?你以前這樣做得到好結果,誰說以後就一定都得到好結果呢?客觀的環境會改變,主觀的條件也會變啊!

雖然不可能都不犯錯,但不斷用各個角度、各個層面去挑戰既定的成見,甚至是自己的邏輯,反而會減少盲點。如果負責的項目牽涉的利益甚大,那就更需要有更多人幫忙發問和挑戰,不斷地測試bug與盲點,並從而針對這些弱點去做補強或避險,才能降低失敗的機率。

記憶中最深刻的一次被問倒的經驗,也是跟一個基金經理人的談話。那是去年初的時候,新興市場股市從2013年第4季就已經跌了兩三成,我的同事看法是,東南亞沒救了,本益比高,基本面一蹋糊塗。但是,情況跟1997年的情況是有點不一樣哩。「如果把我當投資人,你會怎麼建議?」我問。「那要看你是什麼樣的投資人囉,你是想停損,還是空手想進場卻怕還會再跌?也要看你對風險的忍受程度如何?你對長線的定義是什麼?」他微笑著看著我。

「如果你投資一個市場,是要看它長期的發展潛力呢?還是只有它短期股市波動可以帶來的收益?你要先清楚自己的動機和投資目標,然後我才能告訴你我的建議,」他雙手抱胸,氣定神閒地說。

可不是,這一連串的問題問下來,頓時我就知道答案了,結果我寫出來的東西,被大老闆怒斥是打臉自己家的觀點,還好小老闆挺我到最後,不過我後來也被調離記者職位,去後製團隊當編輯了。要當個偏執者,有時代價是挺大的,也只有後來的發展證明當時的想法沒錯,才能稍稍告慰偏執者孤單的心。

永遠不要相信自己絕對不會犯錯,當別人說你有智慧、才智過人、超級英明、難得糊塗(?)的時候,不但不能得意,反而心裡要一驚,然後開始提問:他這樣講,有什麼證據?有什麼用意?如果他害所有人都以為我從來不會犯錯,那以後還有誰來幫我找盲點呢?

對那些敢於提問挑戰你甚至把你問倒的,不但不能因為面子問題趕走或打壓他到他再也不敢發問,反而要把他們當寶。永遠不要小看提問的力量。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