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08, 2011

Steve Jobs如何從人生低谷東山再起

Steve Jobs在史丹福大學畢業典禮的演講裡提到曾被蘋果開除,可能是他這輩子遇到的最好的事,但鮮少有人知道他在那12年當中的歷程。CNet有篇文章,是由一位在NeXT時期跟過他的夥伴寫的,紀念這位創新的夢想家如何逆轉勝的過程,值得一讀。有已經翻譯好的文章如下:

---------------------------------

蘋果(Apple)創辦人Steve Jobs的驟然辭世令人震驚,在此時刻很難一言道盡他如何改變了科技人對電腦的認知。人們總是歌頌他的成功,但罕為人知的是Jobs是如何從過去的失敗,為後來的成功奠立基礎。

其實他逆轉勝的過程,值得正在人生道路上奮鬥的科技人作為借鏡-人生的失敗,反而可能是另一個高峰的開始。

Jobs 從大學退學後,與電腦天才Steve Wozniak一起創辦了蘋果電腦公司(Apple Computer),當時個人電腦(PC)幾乎還沒開始起步。這段歷程已有數十本書不厭其煩的描述過,讀者應已耳熟能詳。Jobs離開蘋果(Apple) 一段時間後,於1996年回到自己所創辦的公司,當時CNet的報導標題是:蘋果把Jobs買了回來。

從那時起,Jobs開始重塑音樂產業與行動電話產業的面貌,而蘋果透過iPad,驗證了平板電腦(Tablet PC)的潛力,甚至可說是創造了這個新的產品線。Jobs讓蘋果不斷成長,使其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企業。

較不為人所知的是那之前的事。

個 人電腦產業在1985年銷售下滑,而對Jobs的善變易怒個性的批評也甚囂塵上,以致蘋果董事會終於決定辭退Jobs,但仍讓他保留董事席次,只是不再擔 任任何營運上的職務。據1位麥金塔(Macintosh)研發團隊成員回憶,Jobs對於董事會的決定非常難過,雖然此成員不斷安慰,這樣的決定不算太壞,還是會有回到蘋果的一天,但Jobs卻非常低潮,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沮喪。

當時年方30歲的Jobs少年得志,已在PC產業闖出名號,而且名下已經有淨值1億美元的蘋果股票,甚至還登上《時代》(TIME)雜誌的封面,簡直已經成為全美的偶像。

在這期間,Jobs曾想專心於在自家庭院從事園藝,考慮過搬到俄羅斯推廣電腦的使用,甚至還曾打過主意競選美國參議員。他和名建築師貝聿銘討論打掉其買下的大宅院,改建為1座理想中的矽谷家園(在2009年他終於得到建築許可),Jobs也是趁這段放人生長假的時間裡,騎著單車,走遍了義大利的托斯卡尼 (Tuscany)地區。

但Jobs還是想證明過去研發出來的Apple II、 II+、IIe、IIc、IIgs和Macintosh並不是偶然。因此創立了NeXT Computer這家新公司。根據CNet指出,Jobs賣掉部分蘋果持股,取得7,000萬美元創業,原先是想創造特別為大學設計的電腦,這與當初在車庫裡創立蘋果不同,Jobs花10萬美元聘請1位有名的設計師為NeXT設計商標。

Jobs在NeXT想呈現的是更先進、更有美感的電腦 設計概念,以有別於單調乏味、醜陋的個人電腦。他為了做到這點,把NeXT團隊成員帶去參訪Carnegie Mellon大學,順道拜訪名建築師Frank Lloyd Wright的經典名作Fallingwater House,以取得創作靈感。Jobs非常執著於設計的細節,例如產品外殼的黑色噴漆,並設計出當時很少見的傾斜的電腦螢幕底座,並且還取得了設計的專 利。

篳路藍縷的NeXT歲月

最後誕生的就是1英尺鋁合金立方的The Cube,但9,995美元的訂價在當時實在太過昂貴,對工作室來說,這樣的價格並非不合理,但大學研究室在美觀與性價比當中,選擇了對手DEC、惠普(HP)和昇陽電腦(Sun)價格較低廉的系統。

The Cube簡直是一敗塗地,到1989年底僅賣出360台,而NeXT燒錢燒得太快。無獨有偶,Jobs創辦的另一個公司,皮克斯(Pixar)動畫工作室,也陷入財務困境。雖然Jobs力圖振作,推出NeXTstation,仍是因為價格太高而滯銷。

1991年NeXT瀕臨破產的消息被媒體大肆炒作,Jobs被損得體無完膚;因為旗下的兩家公司燒錢的速度還是太高,如果不做出巨大改變,恐有破產之虞。當時他的對手微軟前執行長Bill Gates身價已有數十億美元。

最 戲劇化的轉變發生在1993年。NeXT決定不再製造硬體,先前被網際網路發明人Tim Berners-Lee用來建構World Wide Web(WWW)的The Cube和Doom,就此成為博物館的骨董。從頭到尾NeXT只賣出15,000套電腦,即使後來持續改善其軟體,卻也沒能在市場上造成轟動。

此 時媒體幾乎已經忘了Jobs的存在,一直到他的另一個公司皮克斯,推出《玩具總動員》(Toy Story)這部動畫電影。皮克斯在1995年11月掛牌上市,讓Jobs一夜之間成了億萬富翁。Steve Jobs的妹妹Mona Simpson在她的書裡提到這段時光,裡面寫道,「他是個忙到沒時間沖馬桶的人。」

重返蘋果東山再起

當時可能看不出Jobs有可能重返蘋果的跡象,但那時正是他東山再起的開始。1996年12月,蘋果宣布以4億美元收購NeXT Software,而Jobs則擔任蘋果董事會重要顧問,以及執行管理團隊的一員。
 
當 時蘋果除了管理層的異動外,還有另一個問題。Macintosh的技術水準已經不再與微軟並駕齊驅。模仿Mac特點的Windows95有其無可否認的成 功,接著又推出了Windows98。加上使用Windows軟體的個人電腦採用強大的Pentium處理器。蘋果則被PC市場的機海戰術與激烈的競爭打 得毫無招架之力。更糟糕的是,當時蘋果出現了虧損。

戴爾(Dell)電腦的創辦人Michael Dell在1997年曾表示,如果是他,可能就會選擇關門大吉,並且把錢退還給股東。

但 Jobs卻選擇了另一條路。在回到蘋果的第1年,他就讓蘋果推出了iMac這個指標性的產品。但正是NeXTstep這個操作軟體,後來轉化為OS X,給了蘋果等待已久的科技大躍進,加入了true multitasking的功能這個優異的軟體開發環境,以及以穩定Unix系統建立的先進介面。

OS X終於在2001年推出,接著是iPod問世、零售門市店、iTunes網路商店、iPhone以及iPad。這位暴躁但聰明過人的經理人,將電腦從微電腦與IBM個人電腦(PC)時代的乳白色金屬機器,轉為麥金塔(Macintosh),又發展了iPhone,在在傳遞著電腦應該要有使用樂趣的概念。

諷刺的是,最後還是這個被趕出自己建立的公司的完美主義者,拯救蘋果免於Dell所預測的命運。如果歷史從頭來過,在1980年代晚期離開蘋果的Jobs就此消沉喪志,選擇蒔花種菜或留在歐洲樂而忘返,蘋果這家公司可能早就不存在,而電腦產業或也將遠不如現在的局面。



http://www.digitimes.com.tw/tw/PrintNews.asp?C=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