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新年,好像開始有種自己好像長大了的感覺。首先是,我開始了解,有時「學會聽話」要比「口才便給」和「口若懸河」更重要。
以前很容易看不慣某些事情或人就會忍不住跳出來糾正對方或辯論,現在反而比較多是看在眼裡,也懶得去講什麼了。畢竟能聽得懂和聽得進與自己不同看法的人不多,講話武斷而完全沒有實證根據的大概也更難溝通,何必去惹別人和自己生氣呢?生氣可是會讓自己的細胞加速老化的呀!
換個角度想,如果這是大多數人的狀況,遇到說不清或難溝通的人就選擇把嘴閉上,或是躲得越遠越好,那我自己要多學會聆聽別人講的話才行,否則很容易就在不知不覺中把人家給的意見或指正給推開了。
如果別人在點清我們的盲點時,我們反而張牙舞爪、呲牙裂嘴的辯白硬拗,甚至反唇相譏,其實損失的還是自己。本來自己就是不完美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如果有人願意提醒,就是賺到了。有時候人家不太好意思講得太明白,反而要自己能去聽懂對方的言外之意。若因此而幫助自己減少一分損失或增添一分收穫,那就是賺到了+1。如果是在講另一個人的事情,自己卻能反求諸己,把別人的教訓拿來作借鏡,那可就是大大賺到了。
這是千真萬確的,至少有位很有智慧的長者給了我一個很棒的示範。我的個性急,以前常常聽人家講話講一半,等不及別人講完,就會揣測對方想講什麼先幫對方接話。有次採訪一個企業老闆,他是個講話字斟句酌,又要想很久的人。我已經盡量克制自己,但終於有幾次是低頭記筆記時,不經意就從嘴巴冒出一句話插嘴了。我還振筆疾書呢,對方卻沉默許久,讓我意識到自己失禮了,趕忙道歉。這位長者很謙虛,竟回答說,「我本來要講的是相反的答案,但你直覺的回答卻讓我思考了一下,很有參考的價值,我們會研究一下。」當然我還沒白目到繼續插嘴的地步,但這位長者的修養與包容給了我當頭棒喝,提醒自己少自作聰明幫人家接話。而這位企業家的確把這個企業經營的越來越成功,每年還會帶著員工從掃廁所等勞動,身體力行去實踐生活的哲學。
口才好的人,或許靠著三寸不爛之舌,把對方辯倒了,自以為自己贏了,可是反而輸掉更多。但一個木訥的人,若能有善於聆聽的耳朵,謙沖的胸懷,卻更能贏得信任。要學講話之前,得先學會聽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