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15, 2013

入蜀記(三):中國最文明城市

人口有兩千八百萬的重慶,高架道路網的建設令人印象深刻。搭乘輕軌時看到旁邊就是三層的高架道路交織成美麗的幾何圖案,如流水般的汽車穿梭不息,不禁感嘆這就是新興市場經濟充滿朝氣的蓬勃景象。

但人口多的城市,總不免會有所謂的「城市病」-汙染、交通堵塞、垃圾處理不完善、居住品質不佳,以及人們不友善。在一些城市裡如上海,擠地鐵或打車,已經不是「折騰」兩個字可形容,而要說是一種「折磨」了。這也是我除了工作以外,非不得已,就會盡量避免去上海的主要原因。

全世界的大都會,例如倫敦、紐約、東京,人口都不少,生活的緊張程度並不亞於上海、北京,更不用說重慶。然而這些國際城市,卻都有一種共同的特質,讓人們在那裏生活,工作和旅遊,「折騰」的指數遠低於許多新興市場國家城市。東京尤其是讓許多國際旅客讚賞不已的國際旅遊都市標竿,相信許多不懂日文卻能在這個擁擠的城市中悠游自在地旅行的人都會同意。

和倫敦與紐約一樣,東京的城市軌道建築都已有百年歷史,因此難免會發生這些百年地鐵的某些車站,沒有手扶梯或電梯的情況。但東京車站與車站間的銜接,卻以縝密的思慮,把旅客作為個人的需求,在設計動線時加入考慮,以及避免人流擁擠時造成上下車與轉搭過程阻塞。

許多大陸旅客到台北旅行,都會特別提到搭乘捷運(台北地鐵系統)的乘客井然有序的排隊讓他們很為之震撼。為什麼人們會自動排隊?或許是因為,人們已經從心裡只有自己利益的叢林法則,進化到自愛也尊重別人相同權利的文明水準。如果還更進化到會主動讓座給老弱婦孺病殘,那就更是文明的高度進化了;史懷哲不就這麼說嗎:「一個社會的文明高度和現代化程度,來自於如何對待其弱勢」。

排隊的效率,未必會低於不排隊。在一個每天有數百萬人要搭乘公共交通運輸系統的城市,卻沒有排隊的意識和尊重周遭人的文明,其混亂程度可想而知。

雖然重慶地鐵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還沒到位,手扶梯故障比例高得出奇(有些站一次得爬二三十階才到出口,你能想像要如何拎著皮箱爬上去嗎?),站與站間的銜接有時遙遠和麻煩到不可思議的地步(這問題北京也有),但在乘客不搶位這點上,已經比上海好很多了。

試驗車站或任何公共建築設計是否適切的最好方式,就是把自己當作拉著大行李的旅客,試著走一遍。甚至可坐在輪椅裡,或蒙上眼,感受一下肢體障礙或視障同胞的需求,是否得到滿足。如果連他們的需求都被照顧到了,那身體健全的乘客,不更是滿意嗎?

搭乘動車(即大陸的高鐵)離開重慶,抵達成都,僅花了兩個小時。成都這個歷史悠久的古城,地鐵是三、四年前才落成啟用。或許是後發者的優勢,成都把其他城市地鐵系統的問題當作借鏡,在火車站與地鐵站之間的銜接,便利與流暢到了令人驚豔的地步。不過更令我驚訝的,是在成都的地鐵和公車上,幾次看到有人主動讓座給老弱婦孺。光憑這點,我就要把「中國最文明城市」的獎項,頒發給成都市民。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