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07, 2007

消失的第二天--如果耶穌就這樣死了?

分類:心靈鷄湯

從 此 他 教 訓 他 們 說 、 人 子 必 須 受 許 多 的 苦 、 被 長 老 祭 司 長 和 文 士 棄 絕 、 並 且 被 殺 、 過 三 天 復 活 。(馬可8:31)

耶穌在眾目睽睽之下,在極度的痛苦中,被施以羅馬帝國最殘酷與羞辱的刑罰,死在十字架上.兵丁為了確定他是真的斷氣了,還用兵器扎他的肋下,見有血與水噴出,才允許人將他的屍體卸下,並且帶走埋葬.

聖經關於耶穌受難後與復活顯現給門徒看見之間的時間,記載有限.只說,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的罪死了,並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哥林多前書15:3-4)

耶路撒冷地處沙漠地帶,氣候乾燥炎熱.當地的人,在親人死後,清洗屍體後,就以白布裹起屍身,並且將屍體置於墓穴中埋葬.(這時不免驚奇還好耶穌是中東人,不是亞洲人,否則直接放到土裡一埋,等醒過來時早被壓在泥土裡,大概也難有復活的神蹟了)約翰福音19章提到,耶穌的門徒約瑟向官長請求,要回耶穌的屍身獲准.另一個曾來請教耶穌的官員尼哥底母則帶著沒藥和沉香作為殯葬的香料.他們照猶太人的規矩,把耶穌的身體,用細麻布加上香料裹好了.當時那附近有個墓穴,是沒有葬過人的.由於預備日到了,加上那墓穴近,因此他們就把耶穌安放在那裡.

第20章馬上就跳到馬利亞發現耶穌復活的情景.因此這當中略超過24小時的時間,沒有任何隻字片語紀錄.這如謎一般的"第二天"到底發生什麼事? 且讓我們的想像力回到歷史,去揣摩當時的情境.

想像你是耶穌的門徒.你跟隨他了三年,看著他行過那麼多神蹟奇事,親身體會他對孤苦貧病者的憐憫和愛心,又見他根據真理堅持標準去挑戰猶太高層的腐敗和傳統的種種問題.耶穌的影響力是那麼的大,每天有成千上萬的人要來聽他講道,但竟然落到這個下場...

疑惑,不解,灰心,失望.也許也有後悔,覺得自己看錯了人? 但又覺得,耶穌沒有利用過他的力量來貪圖自己的好處,沒有斂財,更沒有劫色,他說過的話都是基於舊約聖經的真理,即使他不是傳說中的彌賽亞,也絕對是個好人.不認耶穌三次的西門彼得,在痛哭之後,或許還在深深的罪惡感當中,覺得自己背叛了最好的朋友.在他上十字架的時候,自己竟然逃的遠遠的,恨惡自己的膽小和怯懦.

生性多疑的多馬,可能是最憤世嫉俗的.約翰福音當中提到,當耶穌對其他門徒顯現時,他並不在場.他可能氣憤不平,覺得把自己最精華的光陰投資在一個根本不是彌賽亞的人身上.既然耶穌已經死了,也沒必要老是跟這些朋友混在一起,看看自己還能有什麼其他的發展機會吧.

拿但業以及其他原先是漁夫的門徒,也都回家裡去重操舊業了.帶著滿腔的疑惑,回老家去.但卻要面對家鄉人們的異樣眼光,恥笑和批評."他們就是放下工作去跟隨耶穌的那些人.毛頭小子,頭殼壞去.看,現在夢醒了吧?"

耶穌的母親馬利亞與弟弟們,以及耶穌把母親托付他的朋友與門徒約翰,以及抹大拉的馬利亞等人,則聚在一處.婦女們以淚洗面,男人們可能也只能盡力去安慰她們,並去張羅日常所需.他們可能也在禱告中質問神,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他的旨意到底是什麼?

那麼,耶穌呢? 在靈界中所發生的事情,我們無從得悉.在寂靜無聲的黑暗中,耶穌的身體,裹在香料與白布中,一動也不動.

故事講到這裡,可能您感受到的是完全的挫敗.耶穌死了,他的預言,他的承諾,他所活出來的一切道德的標準和對社會的影響力,嘎然而止.如果故事就在這裡停住了,沒有下一段的復活,大概這些人就是循著這個軌跡,管好每天三頓飯就行了,哪還有賸餘的愛心,耐心,盼望和信念繼續去付出給別人,甚至傳講神拯救世人的福音?

人生不也會經歷這樣的低谷? 在那當中,要不就是等候,要不就是放棄,要不就是找其他的路.當失去盼望,信念,看不到前面的亮光,人如果倚靠自己和人的勢力,往往選擇的就是放棄和逃避.而能不怕逆境,耐心等候,是因為你深信這只是一個過程.神並沒有承諾我們一生平順,他承諾的是,永遠與我們同在."你平生的日子,必無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我怎樣與摩西同在,也必照樣與你同在.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約書亞記1:5)"我們不至於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他的憐憫,不至斷絕.每早晨這都是新的.你的誠實,極其廣大.我心裡說,耶和華是我的份,因此我要仰望他."(耶利米哀歌3:22-24)

耶穌真的復活了嗎? 也許你已經有了答案.或者還在疑惑到底我的葫蘆裡面賣的什麼藥? 且聽下回分解.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