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旅遊美食
倫敦大學眾學院中要屬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UCL)歷史最悠久,創立於1826年,培育出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其中包括印度聖雄甘地.而其他有名的校友比如發明電話的貝爾(Alexander G. Bell),詩人布朗寧,幾位日本送到英國來學習典章制度,促成後來明治維新改變日本命運的留學生,其中一個成為當時的首相,也就是伊藤博文(就是跟李鴻章簽馬關條約的那位),都是在這裡接受重要的志業啟蒙.
UCL是為了打破貴族壟斷高等教育的階級傳統,讓平民子弟也能獲得平等的教育機會而設立.學院涵蓋藝術人文,社會科學,臨床醫學,工程技術,數學物理,生命科學和建築環境等,是很平衡發展的學校,校園也很廣闊.難怪能培育出胸襟開闊的偉人如甘地,為人類做出偉大的貢獻.
在UCL附近有個公園,叫做Gordon Square.這裡就是以前Bloomsbury學社的文學家與畫家聚居的地方.代表人物包括Virginia Woolf (娘家)Clive Bell 等.
隔幾道門,又是另一個重要人物曾住過的地方.這就是到目前在部份國家的經濟政策方向仍有極大影響力的經濟學家凱因斯的故居.
在此要感謝薛琦院長把海耶克的學說介紹給我,否則我可能一輩子都還以為凱因斯的擴大政府支出是唯一可行的經濟理論.台灣以前的"十大建設"就是以凱因斯的理論為基礎,擴大政府支出來提振當時面臨能源危機,而體質又羸弱的經濟.當然凱因斯自己也承認,這樣的做法只能作為短線救急,不能作為長久的政策方向,否則會扭曲市場機制."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
UCL位於Gower Street上的古老建築.以前是UCL的附屬醫院.現在醫院搬到新大樓去了,這裡就作為教室使用.
Malet Street轉角的Waterstone書店.很有味道的一大棟維多利亞時代建築,可說是我在倫敦見過最有氣質的書店了.可惜沒有這棟建築物的歷史資料可供考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