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13, 2007

The Paradox of History

分類: 我思故我在

說要專心唸書了,結果看到今天Guardian的頭版頭條,又開始手癢起來.
http://www.guardian.co.uk/frontpage/story/0,,2056322,00.html

有沒有發現? 多少人在倫敦獲得他們改革的啟發和靈感?

孫中山,馬克思,列寧,甘地,日本明治維新時代的首相伊藤博文,現在還有個貝里佐夫斯基.可能我漏掉的名單還不少呢.

為什麼是在這個君主立憲的地方?而不是在世界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的領土上?

創立LSE的費邊學派(the Fabians)企圖以教育為途徑,打造一個更平等,更均富的社會,結果今天的LSE卻是汲汲營營於政商關係最力的英國高等學府.

最近大陸通過保護私人財產的物權法,西方世界把它看為是中國法制的一大突破,但也指出是對"共產"制度的一大反諷.

音樂真是美妙.表面上好像跟血腥的屠殺完全牽扯不在一起.但在二次世界大戰屠殺那麼多猶太人的魔王希特勒卻多次被音樂感動到掉下淚來.

說是要"去蔣",結果現在要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觀光,竟然"蔣介石宅邸"變成觀光促銷重點路線,可惜稍早前有人被激起的怒氣一時無法發洩,一把火把保存最好的草山別館燒了.不算重建的費用,看看現在少賺多少門票錢? (現在重建,大概意義也不大了,不如保存廢墟,作為歷史的見證吧)

我讀政大的時候,當時的校長自作主張,把當年剩下的預算拿去政大後山作了蔣公銅像,被全校師生用大字報和校刊群起抨擊.但政大可曾經是黨校呢!

當年英國新教徒受到宗教迫害,紛紛出走新大陸.後來受不了英國種種不合理的統治,才起來反抗並成立美利堅合眾國.結果當初被迫害的,卻也不見得對少數族裔有多友善.這也是一種paradox.

例子實在太多了,數也數不完.歷史充滿了似是而非的懸念(我真討厭"弔詭"這個莫名其妙的翻譯,尚請包涵).怎能用極端的兩分法來看事情呢?

全人類共同的univeral values,如和平,道德,仁愛,誠信,慈善,奉獻,親情,..到了今天,反而被棄之如敝屣.沒有了這些東西,世界是否變成一個更好的地方呢? 您自己來判斷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