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21, 2007

"Loner"? "Weirdo"? 多一些關心和寬容是否結果會不同呢?

分類:心靈鷄湯

整理了一下兩天來列印的五六十篇關於維吉尼亞理工學院校園槍擊案的文章,談槍枝管制的只有兩三篇,其他大多是在當時情景的描述,犯案動機,校方處置的不當,以及一些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對這孩子的看法.

談到Cho Seung-hui,幾乎所有的文章都以"loner"這個字眼來形容他.今天聽BBC,有個他同班的同學說,一直以來就覺得Cho是個很怪的人,可以一整年不說話.那天早上看到他,面無表情.後來聽到出事了,他就想,會不會是Cho?後來警察公佈兇手,果然是他.

學校裡面被貼上"loner", "weirdo"標籤的孩子們,肯定都有一些人際關係不佳,對新環境適應不良,或是情緒和壓力的問題.但當人們對他們的反應是"我早就知道他有一天會出事",那麼這些被社會排擠,甚至是當做問題處理的孩子們,真的就會變成不定時炸彈.有的傷害自己,有的則是在感情或是學業不順利時,所有積壓的情緒全部爆發,到時再來當事後諸葛,也已經於事無補.

如果當年Cho在剛到美國發生適應不良的狀況時,能有人適時去幫助他,或是身旁能有當地的朋友願意跨越文化的鴻溝去了解他,也許就不至於走到今天這步田地.

我不知道美國的中學是否真的如同許多電影裡面所描述的,是很多人一生中最痛苦的時間.如果個性安靜內向一點,打扮比較挫一點,或是剛好就遇到有人偏偏看你不順眼,那麼一些不雅的綽號和標籤就再也去不掉,學校生活真的就是令人卻步的地獄.

幸運的,遇到好老師,以及談得來的朋友,即使為數不多,也許就能度過這段難熬的時間.有些人也許是在學校社團,也許是在社區的教會團體,找到能接纳自己的友善人們,也許也就不會去鑽牛角尖.可惜Cho就是少數沒那麼幸運的人吧.

前一陣子剛好得知我中學團契時候的學長獲選為"教育百人團"成員的好消息,很為他高興,也在部落格當中分享過.他在自述中提到,小時後也曾有偏差行為,父母都是聾啞人士,家境貧苦,但親戚都幫忙看著關心他們,帶他和弟妹去教會,讓他們能受到正面的影響.而到了我所就讀的私立學校念高職時,必須半工半讀,多靠學校老師的熱心幫助和鼓勵,讓他能順利畢業.

他所提到的陳啟愷老師夫婦,也就是我之前提到過把我們當自己小孩一樣看待的中學老師.今天我們這些學生能對社會有什麼貢獻,他們當年付出的愛心和努力絕對是這一切的基礎.

在教會裡面十幾年,姊妹們輪流帶主日學,很多當初都是滿臉眼淚鼻涕就在我們身上擦的小朋友,如今都已經上中學了.他們當年有些隨著媽媽來教會時也是比較孤僻的,但在那麼多叔伯阿姨和大學團契的大哥哥大姊姊的關心下,個性也有了非常大的改變.雖然現在也在課業壓力之下,他們卻也主動在禮拜天時幫忙照顧更小的弟弟妹妹們.

"以基督的心為心."如果我們能願意多去關心身旁的親友,甚至是鄰居小孩,或是小孩的同學們,給他們適時的關愛,正面的引導,相信在愛的影響下,很多原本乾枯的心靈,會有很大的轉變,而結局也必然會大大不同.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