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02, 2012

買鞋理論



日子過得真快,又是新的一年,祝大家新年快樂!您今年的新年願望是什麼呢?
每年到了這時候,總是難免要訂下一些計劃和目標,不過我今年變聰明了,看了下面的這篇報導後,讓我恍然大悟,為什麼幾年來,在完成其他諸如「減肥」、「通過XX證照考試」或「添購一些行頭」之後,我總在週而復始在做「要多省錢/多存錢」的計劃。


好歹是一年的開頭,咱們就不說這令人洩氣的事情了。分享些近日發生的輕鬆事件博君一笑吧。

話說我去年忙到快爆炸,那天竟然可在6:30下班簡直快樂得不得了。因有雙好穿的短靴壞了,立即決定去選購新的靴子。

等吃完晚飯,來到百貨公司,已是晚上8:30左右。雖然路上行人如織,店裡生意倒是頗為清淡。由於我向來是個目標導向者,馬上看到了一雙看起來質地很好,樣式也挺好的黑色短靴。

但是拿起鞋子翻過來看了一眼標籤,我就馬上告退了。這不是我付得起的價碼,就算是再好穿、再好看也沒用,因此我連試穿都沒試就走了。

到了下一個攤位,是某個拿動物做logo的品牌,素以好穿聞名。找了雙我覺得還不錯的坐下一試,6號的太剛好,腳趾嫌有點擠。服務小姐建議我穿7號,可是7號又太大,一穿就達拉達拉的鬆,不合適。小姐也不強推銷,只說了聲不好意思,我也很輕鬆沒負擔的離開,到下一個店面去找鞋。

繼又來到一個樣式非常花俏的鞋店。每雙鞋的樣子都很新潮,只是穿起來簡直要我的命。我看如果我要登著那些細跟的鞋去跑新聞,八成會把腿摔斷,於是再度打消購買慾望。

接下來的那一家的鞋子全是圓頭的,肥肥短短,傻楞楞的樣,還有各種花色。這樣的鞋好穿是好穿,但只能休閒穿,不能穿去正式場合。

東挑西選就是沒我看得上眼的。走過一個我認得但覺得應該很貴的牌子時,我本來已經決定放棄,改去小一點的店面找好了,但那個專櫃的小姐告訴我,因為是月底/年底,他們正在清倉,最低有6折的折扣。聽了這話,我當然停下了腳步,看到一雙覺得還不錯的,試了一下,驚為天人,怎有這麼舒服的鞋子呢,如此合腳。小姐說,如果覺得剛好,建議買7號的鞋,因為如果太剛好走路久了會痛。7號還是太大,但6號卻沒有剛剛另一家店的鞋那麼窄,仍頗舒服,所以就很阿莎力的買了下來。這家店也有樣子更漂亮的,但我實在對自己穿高跟沒太大信心,因此也就沒有去嘗試。這時我又看到同一款其實還有咖啡色的。心裡想,我還沒有咖啡色的短靴呢。沒想到那店員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意,告訴我說,如果一次買兩雙,還可再打9折。

因此我就以每雙不到2500的價格買了兩雙真皮的靴子,還可以分三期付款。正當我得意洋洋拿走鞋子,又去兌換抽獎券經過這店前面,無意間聽到那小姐跟她的同事說,真高興,「終於把那款難賣的鞋子賣掉了!」

好了,到底買鞋理論是什麼呢?

1.      價格太貴、尺寸不合、樣式不喜歡,就別強求非要得到不可。價格太貴高攀不上,反而是種負擔;尺寸不合,如果不是太鬆就會永遠在磨合,磨到腳跟脫皮,腳底長繭,每次穿每次都受罪。樣式不喜歡,那幹嘛還要買呢?
2.      人家穿起來好看的,未必適合自己。與其穿起來彆彆扭扭,還不如找雙合適自己的,跑跳走路都舒服。
3.      遇到對的時機,買賣兩造都歡喜。店員欣慰在年底前把難賣的鞋子賣出去,而我則開心在對的時機以好的價格把別人不懂得欣賞的鞋子買了回來。

至於買鞋理論可以應用在什麼情況下呢?那就由您自己去揣摩囉!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