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忙完一個段落,好開心!抱歉最近實在時間管理不佳,不過還是在片段的等車時間當中看了本好書,介紹給大家。
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時間地圖》,其實應該是本回頭書了,1997年初版。它是我誤打誤撞跑到商務印書館在王雲五紀念館對面的小書店裡,因為不敵帥哥店員的微笑和小禮物(一個購物袋和幾張書籤),而決定一定要消費以申謝忱的結果。
讀完的心得:如果每本人類學/社會學的書都能這麼有趣,這麼平易近人,這麼犀利卻幽默的把人類社會中複雜而難以描述的時間概念,清晰的用實際的例子和旁徵博引的文學作品與研究數據,講給讀者聽到懂,而且還不時會心一笑,那當個人類學/社會學學者肯定是人生最大的樂趣。
沒錯,故弄玄虛,故作姿態,把簡單事物與概念複雜化和賣弄專業詞彙的作品,請自動退下吧。你們可能想讓人覺得你們很有學問,但對一個讀者來說,如果一個概念無法在一分鐘裡讀懂到底在說些什麼,簡直等同於從頭頂飛過,船過水無痕的無意義囈語罷了。
言歸正傳。原來時間,不但會隨文化而有不同的社會規範,也會因人而異而有相對的認知。在人人把遲到當便飯的巴西,在會見地位崇高的人物時,可必得要準時,因為遲到的人會被看成傲慢而無禮。愛因斯坦的時間相對論很經典:和一個美女相處兩小時,你會覺得是兩分鐘;但在熱爐子上坐兩分鐘,你會覺得是兩小時。
工業城市的時間過得比農村快;擁擠的城市裡,人們行進的速度也較快。人家越肯花時間等你,表示你的地位越高。如何利用人們對時間的價值感來增進銷售?賣場的限時特賣總是會吸引一大堆婆婆媽媽搶購一些後來覺得自己根本不需要的東西,只因為人們總是覺得取得時間越有限的東西,越機不可失。
在這裡,我必須大大讚賞一下譯者的譯筆。非常精準而到點的傳遞了作者所表達的意念,沒有太多累贅的虛字,讀起來非常流暢。
為什麼我們的作家中,沒有這種能把學術的議題寫成如此有趣又開啟人眼界的科普或社科作品呢?
特別是,現在大家都想搞文創,有厲害的導演,有充足的資金,有優秀的演員,就是缺乏超有想像力又很有創意和深度的劇作家。既然現在博碩士學歷人才供過於求,容我建議,要不要考慮一下把所學的東西,寫成有趣易懂的書,成為自成一格的作家?或是劇作家?
如果台灣能有人寫出像時間地圖這麼有深度又有趣的書,我保證我一定會去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