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富豪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華人社會被封為"股神",如果他知道這回事,肯定會不太高興。對他而言,投資是件鬥智而有趣的工作與嗜好,至於被人拿來當"神"崇拜?他可能會對此稱號敬謝不敏。
這樣的稱號正反映出華人社會的拜金意識,卻也不免讓任何被貼上此標籤的人給人高高在上,無所不知的錯覺。
但讀巴菲特傳記"雪球"必須要把他放到凡夫俗子的位置上,才能減少那樣的錯覺帶給自己的失落感。
巴菲特讓傳記作家Alice Schroeder為他80幾年的人生立傳,或許和Steve Jobs讓Walter Issacson執筆寫他的傳記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們都覺得自己一生的經歷值得留給後人參考,而只有靠一雙第三者的眼睛,才能客觀而深入的剖析他們人生事件背後的意義。
Alice Schroeder身為女性的細膩,果然很忠實而注重細節的把巴菲特成長背景與他和周遭相關人士的特徵與人格特質進行描述。雖然有時難免會覺得太拖泥帶水,不過到是抓到了很多一般人從記者的報導裡面看不到的重要資訊,比如巴菲特總會對自己的一些經歷加上註解,說明他從那件事上學到的教訓,或是他從一些人視為理所當然或甚至無用的數據與資料,找到投資的金礦。而那些小故事對於著迷於資訊與數據的人來說,簡直是超級精彩而有趣的經典。
Schroeder比Issacson的筆調也多了一份女性的溫和和仁慈。不過那可能是因為巴菲特的為人本來就沒賈伯斯那樣討人厭吧。(看過賈伯斯傳的人會知道我在說什麼)
做為一個"負責任"的讀者,尤其是身處現在這種商業(政治?)操作都會滲透在任何可能的資訊當中的世代,我們當然不該僅是把任何別人餵給我們的東西照單全收,而要以自己的觀察進行檢驗。
我呢,就把最近的一些巴菲特相關新聞進行比照:
繼斥資107億美元買入IBM股票成為藍色巨人最大單一股東以來,股神旗下的中美(MidAmerican Energy
Holdings)又宣布收購美國First Solar在加州的Topaz
Solar Farm電廠。
該發電廠年產能達550兆瓦,分析師推測該廠的銷售價格,約在
16.5億~19.5億美元之間。
First Solar未贏得美國政府貸款、但卻得到Buffett資金的青睞,First Solar認為,Topaz不須美國能源部貸款擔保,也可獲得企業資金支持,是能源產業成熟進化的1個重要里程碑。
市場臆測,Buffett的進軍顯示其看好新能源市場,如同過往投資大陸比亞迪電動車一般,而選擇在當下切入太陽能,也隱含Buffett認為該產業正在築底。
ok,所以這短短四段文字當中,提到巴菲特投資了IBM,太陽能發電廠,以及比亞迪電動車。你知道巴菲特從哪時候開始注意IBM嗎?
在傳記裡面提到,當他1990年代剛認識比爾蓋茲的時候,他就曾多次問蓋茲怎麼看IBM這個公司和它的經營狀況與前景。
接著當數位照片科技出現後,蓋茲告訴他,柯達這類的軟片公司將來會有大麻煩。果然現在柯達已經一蹶不振,急著要把一些智慧財產賣掉求現。
巴菲特真正比別人做得好的地方,在於他有一雙敏銳觀察而理智的眼睛,多方聆聽各方意見的耳朵,長年埋首基本面研究的執著,和如獵犬一樣,看到獵物就不會輕易忽略與放棄的專注。他不是個很霸氣的人,卻很明白自己的長處是什麼,短處是什麼。如果能從1990年代就開始注意IBM,持續低調買進該公司股票,到今年變成該公司最大個人股東,你就可以了解,這本傳記不是那種有錢人請人去幫他歌功頌德的另一樁"投資",而是一本很值得深入閱讀並且從裡面學到東西的寶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