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10, 2012

友直、友諒、友多聞


 

 

我想我可能已經過了血氣之勇的年紀,不過,可能比年輕的時候更能看清楚一些事情。

 

用什麼都換不來的正直朋友,是在你有權有勢時敢冒大不韙直言進諫、失勢落魄時反而雖千萬人而吾往矣地挺你的人。不過大部分人選的,卻是在你居下風時還落井下石,而順遂時錦上添花的人。

 

工作了十幾年,學到的一個重要功課就是:沒人是不可取代的-No one is irreplaceable。連聖經都警惕我們要做聰明的童女,聰明的管家,否則後果就是被主人拒之於門外,不端好自己飯碗,管理好主人的家業,難道還自認為不可取代?這真是我們這些領人薪水的人都該時時自我警惕的一點。罩子放亮點,永遠沒有錯。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人人都會說,但尺度的拿捏,真的不容易。通常我們比較容易寬以待己,嚴以律人。或是寬以待自己人,嚴以律跟自己唱反調的人,或是嚴以律那些自己不喜歡的人。沒有人是完美的,但能否客觀去看事情,接受該被檢討改進的,而不是只要求對方閉嘴。這需要極寬廣的胸襟與極成熟的人格。如果有老闆是這樣的,一定要死黏著她/他,必定能從他們學到很多東西。

 

歷史上有管仲和鮑叔牙的例子,又有「士為知己者死」這樣的話,可見情義相挺本來就是令人動容的情操。但孔子說,友直、友諒、友多聞,鮑叔牙充其量只做到友諒,友直這項目是不及格的。回到第一個例子,如果朋友的確有缺失,我選擇去當直友?還是當諒友?還是兩者都要平衡?先諫,當對方也願意改變時,諒之?

 

我在某銀行稽核長底下做事時,老被釘得滿頭包,因為稽核長是個超細心又很堅持標準的人,她不能接受我在準備要送給金管會的文件上,有任何錯字。「那只是個瑕疵,」我有次這樣找臺階下,結果被罵得狗血淋頭:你知道你面對的是誰嗎?你有膽去跟金管會主委說:「那只是個瑕疵罷了」?如果「罪」這個字在希臘文的意義就是射箭射不到靶心,那「瑕疵」大概也相去不遠吧。所以我一直很感謝這個老闆。她教了我一堂有關「敬畏」的課。

 

年輕時背經文是很有幫助的: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它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它。(4:7) 這輩子我們永遠有學不完的東西,永遠不夠完全,永遠有看事情偏頗的盲點。感謝神還願意接納我們這麼不完美的人,但與其掩耳不聽別人的勸,可能察納雅言,選擇修正和持續成長,會讓我們比較有收穫一些。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益處,就存記在心裡,不用留言,也不用錦上添花。如果您不同意我的觀點,也沒關係,就當我在放P吧。我只是選擇當個直友,希望還可以當個諒友,或許還可以當個多聞友,提供您做個參考。

1 comment:

jameslai001 said...

挺有感動,會不會是因為我也過了血氣之勇的年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