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23, 2013

來不及的告別

第一次遇到沒有預期到的生死離別,有如沒有心理準備,腳底的墊子冷不防被抽開。一開始有點生氣,後來因為太痛,又覺得在眾人面前流淚很丟臉,所以表面上若無其事,但在背地裡一想起來不及告別就離開的人來,總是傷心。


或許這種沒有經過演練和預想的情況,才能逼得自己正視自己的脆弱。工作與忙碌是逃避去面對傷痛的最簡單出路。但情感總是會追上理智,讓堵塞許久的感受開始一點點宣洩出來。


在看到手機傳來報告噩耗的短訊時,腦海一陣空白,不知如何反應。打開臉書,看到陸續貼出的故人照片,眼淚不由得流下臉頰。不敢多看,就怕在辦公室難以解釋清楚落淚的原因。非親非故,但卻是比自己手足更了解自己的姊妹。我無法期望辦公室的同事或任何不認識她的人,能了解我努力壓抑的哀痛。


正因為走了的人是那樣如陽光般溫暖、和煦、善體人意的人,特別難接受她已離開的事實。總覺得耳畔還是聽得到她銀鈴般的笑聲,感覺被她胖胖的手臂擁抱的餘溫猶在。


從不願相信這是真的,生氣,然後在淚水中消化這個事實,並且接受。這似乎是許多朋友共同在這一兩周內經歷的心路歷程。然後大家開始以一種最習慣與她相處的方式,幽默地,樂觀地,紀念她的離開。她的喜感很難從腦海中揮去。總有人會說她先我們一步去天堂當天使了,一想起她以前扮過的天使模樣,馬上讓人破涕為笑。這就是她。絕對不會有冷場,而對於任何人的耍寶,她的笑聲永遠比誰都響亮。


她總說自己什麼都不會。可是她燒得一手好菜,家裡一塵不染,熱情好客,家裡的大門隨時為朋友而開。她的笑點極低,再冷的笑話都能逗笑她;在易怒負面的人面前,她卻永遠耐心聆聽,包容體諒。做為永遠的樂觀者,她充分補足了敏感藝術家特質的丈夫與兒子的需要。女兒得到她的真傳,而寄養的孩子看她比自己的親媽更親;不管是年邁的老媽媽團契,每天辛苦工作加班的單身社青,或是精力充沛無處發洩的青少年與小朋友,她的關懷無微不至。連被粗心的女駕駛駕車軋過,神智還清醒時對在場家人說的還是:很愛大家。


茫茫人海,什麼樣的人會讓人一輩子懷念?可能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她。雖然在地球上只有短短四十七年,但她已把歲月活得很精彩,毫無保留的與人分享豐盛的愛與生命。



好吧,秀蘭,看樣子天堂很缺人手,提早要你去報到了。我們除了想念,最好的紀念你的方式,就是和你一樣,用愛心、信心、溫柔、良善和熱情去鼓勵周邊的人,分享 神豐盛的愛與恩典。廚藝要和你一樣有些困難,不過相信靠你留下來的食譜,雖不中,亦不遠矣。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