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04, 2013

「一代宗師」是誰?

很多人看過王家衛的「一代宗師」,都讚不絕口。就畫面的唯美與武打動作的優雅緊湊而言,恐怕難有人能做到這個水準了。有網友點評曰,王家衛的這部片,不是武打片,而是以武術為名的藝術片,引導大家去想:何為「一代宗師」?什麼樣的人,才配得上這個稱謂?

這是個很哲學性的問題,探討的是「大師」這個地位的本質。一般人認為,能被稱做大師,當然就是技藝超群囉。但這顯然不是王家衛想藉葉問告訴大家的答案。馬三武藝不高強嗎?他強,甚至足以殺死有恩於自己的師父宮寶森。

宮寶森和馬三的差別在哪?宮寶森的氣度、眼界、胸襟、誠信,對後輩的提攜,以及對整個國家與武林前途的關懷,與馬三只想求一己之勝,求一己的榮祿,天差地遠。

能被推舉為「一代宗師」的人,不但武功要服人,也要能贏得眾人的尊敬與推崇,而後者,靠的是修為與操守。

一代宗師劇中,王家衛透過宮寶森女兒宮若梅(宮二)和家臣老姜映照宮寶森的人品與氣節

宮二不能接受父親白白把頭銜與地位讓給年紀尚輕,沒有真正通過考驗,用武功贏得名位的葉問。宮寶森卻說,人要看得遠,上了高山,眼界就開闊了。見不得人好,是胸襟不夠開闊;墨守成規,新人難有出頭之日,做此決定,是為提拔後進,「宮家甚麼人都有,就是不出小人。」

總是拿把大刀的老姜,原是滿清的劊子手。改朝換代後,無業落魄的他,被宮寶森收留,還給他改了名字,給他新的人生,從斷人性命,變成幫二小姐鎮煞,把福氣帶來的人。這反映出宮寶森不是嫌貧愛富的人,是願意扶人一把,改變命運的貴人。也因此受他恩惠的人總是湧泉以報

後來宮若梅還是逕自去挑戰了葉問,也以家傳的武術證明宮家的確配得一代宗師的名望。而她後來,為了報殺父之仇,為不沒滅被人以各種理由妥協的公理正義,退了婚約,堅守諾言,報仇後也不把武功傳世。這與葉問在戰時不為日本利誘,而後為了戰亂避居香港,傳授詠春拳讓燈火傳世,此等節義在王家衛眼中,是同樣的高潔。因此「一代宗師」其實不只一個,葉問是其中之一而已。葉問的「一橫一豎」(勝的生存,敗的倒下),和宮二的求勝之心,其實並無二致。受制於時局,他們都未能登上高山,但已有大師的高度。真正曾登上高山的,是宮寶森。

這部拍了十年的電影,應該也是王家衛的「一代宗師」之作。一出手,把所有的武打片都比下去了。論格局,論藝術價值,論故事結構,都像大師的一招一式,舉手投足,氣勢就是不凡。



我們可以從「一代宗師」學到什麼?

「寧在一思進,莫在一思停」。往前看,找可以改進的地方,別因自滿或恐懼失敗而停頓。

宮寶森給馬三的勸戒,也是心高氣傲者、年輕氣盛者,應該自省自勵的教誨。技藝到了一個境界,勝負反而是其次了,就像是到了高山,你才能知道人生當中,有比勝負更重要的事情,而那些,才是決定一生價值的關鍵。

從王家衛,則是對藝術的堅持,對完美的追求,與大師的視野和格局。

No comments: